近日,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运用大数据计算,精准地将用餐补助直接发放到203名学生的饭卡中。负责人表示,之所以“悄悄”地补助,目的是让学生享受到国家政策的同时,减轻心理负担和压力。
十大赌博老品牌网站采取这样的方式资助学生,其实事出有因。早些年,助学金、贫困家庭补助金等好政策,执行起来却出现了负面效果。个别高校甚至让贫困生上台演讲,叙述家庭贫困程度并以此作为补助金发放依据,结果被指责工作方法简单粗暴,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。该校采用这种方式悄悄地补助贫困生,至少从出发点上是值得赞赏的好事。
更妙的地方,在于此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采取了大数据的筛选方式。以往高校给贫困生公开打上“标签”的行为,其实本来是出于更好地筛选出真正贫困学生的目的。但传统的办法存在一定的缺陷,难以有效地筛选出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。大数据则在无声无息间解决了这个长期存在的问题。通过大数据应用,学校对于贫困生有了新的界定:每月在学校用餐60次以上、每天吃饭花销低于平均值8元。通过以上数据,基本可以确定这200多名学生在饮食花销上比较拮据的事实,学校可以放心地、尽最大可能地覆盖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,真正将好政策落到实处,保障这些学生的校园生活。
应该说,这是一次新技术应用的典型案例。未来必然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时代,层出不穷的新技术、新工具如何应用,便成了人人关心的问题。科学技术并不具备情感,从历史上看,很多新技术最后都成了一把双刃剑。
以智慧校园为例,同样是大学校园,有的学校用人工智能加监控技术对课堂上的师生进行技术分析,甚至评分,以此作为学生是否听讲、课堂效果优劣的依据,引发了侵犯隐私权的抗议声浪;而这所高校则把技术运用在人文关怀上,冰冷的技术背后让人感受到了校方暖暖的温情。
人文关怀从来都是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,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应有之义。用新技术、大数据保护学生的自尊心,保护学生的隐私,显然有利于将这种关怀传递下去,让学生从这种行为中上了一堂生动的人文关怀课。
当然,对于学校来说,大数据助学也表明了新时代教育工作的一些变化,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一个新思路。那就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、价值取向应该以学生为中心,无论是教学、管理还是校园建设,其核心都是学生。唯有如此,高校才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。
文章来源:国家网信办